• 回到頂部
  • 88888888
  • QQ客服
  • 微信二維碼

武鋼常務理事:【國際能源網】新型電力系統呼喚智慧風電

新型電力系統核心特徵在於新能源佔據主導地位。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不斷增加,加速替代化石能源,呈現“風光領跑、多源協調”態勢。日前,記者專訪了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

記者:您如何理解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武鋼: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首要特點是新能源占主導地位,是主要的能源形式,具體體現在新能源電力在全社會用電量中占主要比重,而不僅是裝機規模過半。

新型電力系統要有一套全新的能源定價體系,要以低碳為原則,在肯定火電安全性、穩定性的基礎上,重新定義火電在整個電網體系中的價值。

同時,新型電力系統還必須具備綠色、智能、互動、梯級、高彈性、經濟性的特點,不以電量供應為單一目標,要更注重低碳環保。

記者:為滿足新型電力系統要求,風電設備及風力發電技術如何進行革新?

武鋼:未來風機設備發展有“一大一小,一升一降”的趨勢。“一大”指風機單機容量將越來越大,相應的葉輪直徑和塔筒高度也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一小”指分佈式小型風機將迎來發展機遇,在無法佈置大型風機的用戶側,開發靈活、安靜、高效的小型風機;“一升”指風電規模和容量占比大幅提升,以滿足綠色低碳發展需要;“一降”指在大葉輪、大容量和高塔架等技術支持下,風電度電成本實現平穩下降。

在風電設備製造方面,2020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我國風電裝備供應鏈敲響了警鐘。加大風機主軸承、葉片等關鍵零部件製造技術研發力度,提升設備國產化水準刻不容緩;加快風機製造向智能化、數位化轉型,打造智能工廠、數字車間,滿足風電規模化發展市場需求;注重風機材料回收再利用,形成迴圈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製造成本。

在風電技術應用方面,要進一步提升並網友好性,加強風電出力預測,以及邊緣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化技術應用,對風機、風場及所在地地形和大氣環境進行大數據建模,打造智能風機、智慧風場,促進風電消納;要與“兩個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一體化)趨勢相結合,與未來集中式、分佈式發電發展趨勢相結合,除了提高大功率機組發電效率、減少占地面積外,著力研發適應負荷端多元化場景的風機,並與光伏、儲能、園區綜合能源系統等實現協調互動。

我認為在未來幾十年內,火電不可能退出電力市場,以可再生能源為支撐的新型電力系統需要火電做支撐。火電擁有安全、調峰、保障供給等優勢,下一步要研究如何更好地發揮火電作用。在國家電網公司的帶動下,電源側要儘快實現智能化管控,要把全國所有用電負荷調動起來,智能化可調動負荷是未來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趨勢,要切實讓負荷端參與進來,再配套實施靈活的電價政策,在體制機制層面實行改革。

記者:當前,新能源要實現更好發展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武鋼:綠證、綠電轉換成碳指標的相關政策要儘快出臺,充分發揮用電側的積極性,用政策機制推動市場發展。

優化風電用地政策,探索農村地區耕地占補平衡政策,改革土地管理方式,盤活存量用地。

避免生態保護“一刀切”,科學制定生態紅線劃定標準和管理辦法,建議出臺風電建設專案生態環境保護標準,建設“環境友好型、生態效益型”風電場;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老舊風電場“以大代小”和技術改造升級,目前山西等部分省份已開展此項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記者:為實現“雙碳”目標,如何完善綠電市場建設,促進綠電消費?

武鋼:第一,綠電製造標準、綠色園區標準等碳標識和碳帳戶要儘快建立起來。各類企業要率先建立碳帳戶,促使碳排放實現逐年下降。

第二,在國家層面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健全綠電消納保障機制,確保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應發盡發、保量保價全額消納。構建碳足跡環境聲明與標識,提高全社會低碳意識,建立國家綠電與減碳評估核算標準,設立單位GDP碳排放與碳總量帳戶,推動企業碳減排評價體系與碳消費全國排名機制建設,用市場化方式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取消國家補貼。

第三,把綠電消費與“雙控”目標相結合,建立互認機制,細化碳排放計算方法,提高消費側主動消納綠電的積極性。

記者:新型電力系統對新能源特別是風電發展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武鋼:未來新能源作為主力支撐電源,需要裝機規模達到常規機組容量的3倍以上;新型電力系統將具備新能源友好性,促使新能源消納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隨著靈活性價值的體現,輔助服務市場將逐漸成熟,風電作為重要一環參與其中,這就對風電控制的智能化水準提出更高要求。

第一,打鐵還需自身硬。風電的可靠性、安全性、智能化、電網友好性等各項指標要做到更好。

第二,要把可再生能源作為主力電源,我們自身要做到低碳。

第三,突出經濟性。要持續把成本降下來,讓全世界共用可再生能源帶來的紅利。

前景光明,挑戰猶在,包括風電在內的新能源發展仍面臨諸多難題:

風電產業如何在高速增長中保持良性發展,不斷提升技術含量和製造水準,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級產品體系;能否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場機制,真正促進電力系統低碳綠色發展,彰顯新能源發電的綠色價值;政策環境與市場機制能否激勵有足夠靈活性的電源投入運行和參與調節,重構傳統能源價值;如何建設有序高效的能源輔助服務市場和科學的容量補償機制將成為關鍵。

 

原文鏈接: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04294.shtml

2021-05-22
收藏
首頁    理事专委观点    武钢    武鋼常務理事:【國際能源網】新型電力系統呼喚智慧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