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頂部
  • QQ客服
  • 微信二維碼

韓文科專委:【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碳中和背景下能源轉型與新能源 高質量發展前景展望

韓文科研究員在2021-2022中國新能源國際投資大會暨

中國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年會的致辭

 

 

碳中和背景下能源轉型與新能源

高質量發展前景展望

 

各位來賓,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很高興參加新能源聯盟組織的“2021-2022中國新能源國際投資大會暨中國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年會”大會,現在跟大家講講“碳中和”背景下到底新能源有什麼機遇。

 

大家都很關注“碳中和”,確實對新能源的發展有很大的驅動作用,我們已經看到“碳達峰”和“碳中和”,不光驅動新能源的發展,也在驅動能源的保供,驅動其他能源行業的發展。有些人會有疑問,煤炭去年價格上漲,煤電也上漲,新能源究竟面臨一個什麼樣的機遇呢?

 

“碳達峰”和“碳中和”既是當前的也是長遠的,所以國家出臺了頂層設計和一些具體政策,我們把這個頂層設計和系列政策叫“1+N”政策體系。去年10月24日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是貫穿“碳達峰”、“碳中和”兩個階段的頂層設計。頂層設計聚焦長遠,聚焦總體,也聚焦達峰。“N”是相關行業和領域的實施方案,涵蓋了諸如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行業和部門,也包括財政價格、綠色金融、國際合作,以及拓展海外市場和深度開展國際合作等。

這個體系從頂層設計來講提到五專案標,這五專案標是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主要目標。首先,是從經濟的角度提出的目標,即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發達國家的經濟已經和能源、碳排放脫鉤了,經濟在增長,能源不增長或者是負增長,碳排放也是不增長或者負增長。但是,排放下降或者負增長並不意味著就是“零碳經濟”了。所以,發達國家(包括美國、歐盟等大的經濟體)到2050年前後最主要的是要實現“零碳經濟”,實現淨零排放。不同的國家,基礎不同,但實現“零碳經濟”是一個非常艱巨的目標。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會遇到比發達國家更大的困難和更多的挑戰。我們經濟發展最大的問題是不充分、不平衡和不可持續。所以,經濟發展過程中,既要面向“零碳經濟”的目標,更重要的是要加快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我們的經濟發展對包括能源在內的主要的資源的依賴比較嚴重,只有構建起了綠色低碳迴圈的經濟體系,才能擺脫對資源的過度依賴,才有條件實現“零碳經濟”。

 

其次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還有,就是對我們能源行業來講,最重要的,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2060年“碳中和”的戰略目標分為三個階段,一個是“十四五”時期,一個是到2030年,還有就是到2060年。三個階段目標中,都把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和發展新能源作為非常重要的目標提出。其中,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的增長,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承諾。比如說,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到達12億千瓦以上,是習近平主席在2020年聯合國氣候雄心峰會上做出的承諾。隨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不斷推進,各國的承諾還會不斷加碼,因為現在所有國家所承諾的努力加起來不足以達到《巴黎協定》鎖定的全球溫升目標。尤其是對主要的碳排放大國,國際社會是在不斷地給其施加壓力的。所以,我們現在承諾的到2030年風能、太陽能裝機總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很可能過幾年以後會有更高的目標,比如說裝到18億千瓦。現在,許多研究也在探索能不能裝的更多,使新能源發展得更快。

 

在2060年的目標中,明確提出要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80%以上,這是一個極具戰略導向性意義的定量指標。2060年的其他目標,都是一些文字性的描述,即定性的描述,並沒有提出具體的量化目標。所以,從這裏就可以看出,“雙碳”的“1+N”的檔對新能源為主的非化石能源寄託了無限的希望,它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一個最主要的目標,也可以說是決定性的目標。

 

那麼,非化石能源怎麼去發展?從“十四五”開始就有一些轉捩點。

 

第一,進一步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從京津冀聯動治理霧霾開始到“十四五”,以及今後在“雙碳”目標下會進一步加大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油氣等傳統能源的力度。

 

第二,堅持集中式和分佈式並重發展。集中式新能源發展過去就有,但近年來受到電網消納和本地消納的制約。分佈式新能源發展近期才開始發力,而且推動力非常大,前景非常廣闊。分佈式發展可以和消費端很好地結合起來,可以與一二三產業、居民生活用能等很容易結合起來。2021年全國已有670多個縣、市、區在大力的推動整縣規模的分佈式光伏發展。

 

第三,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電力系統已經起步,對新能源的戰略地位的提升,新能源技術和電網技術的融合發展等,都是極大的推動,也是長期的推動。

 

第四,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對新能源產業的推動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實際上過去我們不是很注意這個問題。沒有電力市場,更高比例新能源的消納和與化石電力的和諧匹配,是做不到的。而且,在電力緊張、供應緊缺的時候,還會形成對新能源電力的某種實際上制約。沒有電力市場,尤其是現貨電力市場,可再生能源不能實現充分和更加精准的消納。現在,電力市場在加快建設,去年8、9月份煤電供應緊張,拉閘限電,一個壞事引出來了一大好事,國務院決定煤電全部進行市場交易,價格可上下浮動,尤其是對高耗能行業實行更大幅度的市場化電價上浮。電價浮動就為今後進一步的通過市場化交易引導綠色電力更多的到消費者手裏,打開了市場機制的通路,這個趨勢現在看已經不可逆轉。

 

2019年國務院已經制定電價浮動方案,但因疫情發生和方案準備期,未實際執行。現在國務院出臺的政策,步子比2019年更大,現在電價可以上浮20%,同時對高耗能產業可以上浮到80%,對高耗能產業抑制作用就很大。如果想要獲得更多更大的發展,那它就得買碳指標,或者買綠電,這樣也有利於綠色電力的配額制度實施,或者鼓勵綠色電力發揮更多的作用,這就是市場機制。

 

城鄉建設也是“碳達峰”、“碳中和”一個重點,除了“雙碳”系列檔以外,2021年中央又專門發了一個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檔,也是一個城鄉綠色發展的頂層設計,現在像農業農村部等部門正在抓緊落實具體的政策。加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上的應用,建設屋頂光伏,大幅提高建築材料電氣化普及率,因地制宜的推進熱能、燃氣、生物質能、地熱能等等,都已經寫進“雙碳”的“1+N”的檔,也符合中央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精神。

 

科技是“碳達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要實現“零碳經濟”,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發展中的經濟體,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賴各種各樣的“零碳技術”,要不斷地創造“零碳技術”,這些技術這幾年在國際上都是爭相部署的。

 

各個國家相繼部署的“零碳技術”,在能源領域的如氫能、儲能技術,還有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以及其他低碳前沿技術等。這些技術,大多都跟可再生能源相關。

 

提高對外開放的綠色低碳水準,也是“雙碳”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例如,推動貿易體系進一步向綠色低碳去轉型。2021年年底,已經有一些政策釋放出來,例如對高耗能產品出口加強限制,進一步擴大綠色低碳、節能環保型產品的出口,在“一帶一路”框架支持下開展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所以,新能源的國際合作路子是會越來越廣闊的。

 

 還有,中央的意見明確提出要修訂《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的替代,特別是用可再生能源去替代存量的能源消費,如煤炭、石油等,如果修訂時寫入法之中,推動力就更大,更加有法可依。存量替代,這是全國人大檢查《可再生能源法》提出來的,給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也提了要求,如果通過修法進一步的完善和落實下去,就更有力度。

 

財政金融方面,國家將研究設立國家低碳轉型基金。有了這個基金,可以通過能源上下游的補償,推動能源轉型和低碳發展。現在有一些以煤為主的資源地區,例如晉、陝、蒙地區,黃河中游地區,這些地區能源轉型要更多的拉動清潔能源的發展。但是,他們轉型又比較困難,國家的低碳轉型基金要能夠給一些支持和激勵的話,推動力就很大。同時,對於一些技術,特別是民企,國家基金要給一些資助補貼的話,對解決一些痛點問題作用也非常大。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促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價格機制,通過市場機制激勵行業健康發展,也是極大的利好政策。“碳達峰”、“碳中和”檔出來以後,整個宏觀部門認識都很明確,就是怎麼樣建立一個約束機制,同時建立一個激勵機制,約束什麼,激勵什麼要非常明確,過去就是因為模糊,才造成了有些新能源產業長期發展不起來,或者沒辦法大發展。

 

最後說說,2022年面臨的形勢。2022年是一個轉捩點,從2012年以來,GDP的增速是逐年降低的,能源消費增速前面是下降的,2015年以後又是逐年上升的趨勢,如果能源消費增速繼續上升,這兩條線就有相交的趨勢。這是由於近年來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另一方面能源消費增幅加大。2021年,歐美趨勢也是能耗增加,2021年不光中國煤炭產量在增長,消費在增長,歐洲和美國也是這樣。但是,大家預計2022年這種趨勢就會發生轉折。2022年應該是能源增速趨勢向下,減排力度也會進一步加大。煤炭生產和消費,按照“碳達峰”、“碳中和”和全球的趨勢,應該在2022年是一個轉捩點。

 

從長期來看,我國能源消費增速和世界平均差距比較大。所以,從現在的“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以及統籌發展和安全看,對能源宏觀調控,還有主要三個問題,一是合理增長的需求,二是持續的多元化的保障能力,三是經濟和社會可承受的能源價格和生態環境成本。去年以來發生的很多政策變化都是圍繞這些問題的,比如減掉很多不合理的需求能源需求,包括抑制不合理的房地產行業等。建許多沒有人住的房子是要消耗大量能源的,也是一種能源和其他資源的浪費。

 

可持續的供應能力,核心就是不斷地增強各種清潔能源,包括今天所說的太陽能、風能。還有能源價格和成本,現在煤價基本上在700塊錢左右了,2022年的趨勢很可能就是能源價格的繼續降低。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的用能成本,這是中央和國務院過去做出的決定,也是經濟形勢變化的要求,這對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發展也是有利的。在“碳達峰”和“碳中和”背景下,電力要加快轉型,但同時要保障供電。因為保障電力供應是保障經濟發展和民生的基本要求。同時,目前階段,國家也要保障油氣供應,油氣在目前仍然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主要短板。雖然有這些要求,但是主線是沒有變的。主線是什麼?就是以更有力度的政策引導清潔能源更大規模的發展。我今天就講到這裏,謝謝大家!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0fccGZ4kTfXPcGHCINrFMw

2022-01-30
收藏
首頁    理事专委观点    韩文科    韓文科專委:【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碳中和背景下能源轉型與新能源 高質量發展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