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NR研报 | 新年特稿: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形势分析与展望
全球能源体系正处于快速转型之中,可再生能源成为能源转型的核心动力。在2023年迪拜召开的COP28会议上,近200个国家一致同意在2030年前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提高三倍。这一承诺彰显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决心。随着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正从政策主导向市场驱动迈进。本文将从全球增长趋势、区域市场动态和未来挑战等角度,展望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向。
1. 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
-
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迅速扩张
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达到550GW,同比增长14.6%。这一趋势在2024年继续加速,新增装机容量将增至650GW,同比增长约16%。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将进一步增长至670GW,同比增长约14%,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总量达到4,800GW,比2020年翻了一番。这标志着全球可再生能源进入“高基数、高增速”的发展阶段。
推动这一增长的关键原因包括:一方面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如中国、欧盟、美国)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财政支持。例如,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IRA)为清洁能源项目提供了长期税收减免。另一方面是太阳能光伏和风电的技术进步显著降低了成本。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2025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的平准化成本(LCOE)将降至0.05美元/千瓦时,风电降至0.06美元/千瓦时,均低于化石燃料发电的成本(0.10-0.15美元/千瓦时)。
2025年,中国预计新增装机容量将占全球新增总量的60%以上,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光伏和风电领域,累计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突破2,000GW,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欧洲重点发展海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系统。预计2025年,年均新增装机容量达80GW,其中德国、英国和荷兰表现突出,欧洲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的一半。美国2025年新增装机容量将超过100GW,其中太阳能约占40GW,风能约占30GW。加州和得克萨斯州成为新增项目的主要区域。印度、巴西和东南亚国家(如越南、菲律宾)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快速崛起,预计2025年新增装机容量分别达到60GW和25GW。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占比
2025年,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发电量预计将占全球总发电量的35%,首次超越煤电,成为全球发电的主要来源。这一比例的提升得益于太阳能和风电的快速扩张。太阳能和风电预计占新增发电量的97%,其中太阳能占80%,风电占17%。水电尽管增速相对较慢,但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清洁能源,占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的45%。生物质能在东南亚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生物质能是重要的能源补充,占比约为10%。
中国2023年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规模已突破1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 51.9%。发电量达2.95万亿千瓦时,占社会用电量的32%,预计2025年,这一占比将提升至40%左右。欧洲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占比将超过50%,其中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表现尤为突出。美国太阳能和风电的发电量占比将达28%,储能系统的快速扩展为波动性可再生能源(VRE)的整合提供了支持。日本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预计达到113GW,发电量预计达到225TWh,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5.7%。
2. 太阳能和风能引领可再生能源增长
-
太阳能的主导地位
太阳能继续主导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预计2025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80%将来自太阳能。这一增长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的共同驱动。
中国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光伏发电量占比将提升至全国总发电量的20%。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预计占全球的63%,累计装机容量将超过850GW,居全球首位。美国在太阳能领域的政策激励力度空前,2025年的新增容量预计达到40GW,主要集中在加州、德州和中西部地区。印度计划到2025年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30GW,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35%,同时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和农业光伏项目。欧洲将继续扩展分布式光伏应用,德国、荷兰和西班牙等国的商业和住宅光伏市场快速增长,2025年新增装机容量将超过20GW。
太阳能光伏的平准化成本(LCOE)已降至0.05美元/千瓦时,成为目前最具经济性的发电方式之一。高效组件技术(如TOPCon、异质结技术)显著提升了发电效率,异质结电池效率已达到25%以上。钙钛矿电池的研发进展迅速,其叠层技术与异质结结合有望将效率提高至30%以上,大幅降低度电成本。新型储能技术的集成应用,进一步增强了太阳能在电力系统中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
风电的复苏
尽管2023年风能的增速有所放缓,但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2025年全球新增风能容量预计将达到200GW,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增长引擎。陆上风电在经济性和可操作性上的优势使其在发展中国家仍是主力。2025年全球陆上风电新增容量将占新增总容量的 75%。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新增陆上风电容量将继续保持年均30GW以上的增长。印度计划到2025年新增陆上风电装机容量15GW,集中在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
海上风电的发展成为风电领域的重要突破口,2025年全球新增海风装机容量将占风电新增总容量的25%,达到50GW。中国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预计占全球的50%以上,累计容量将达到70GW。江苏、广东和山东省的近海风电项目是主要增长来源。英国、荷兰、丹麦和德国继续引领欧洲海上风电的发展,2025年计划投运超过10GW的海上风电项目。英国正在开发世界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场,总容量超过5GW。
新一代风机叶片长度达到120米以上,提升了发电效率和适应性。风电的平准化成本(LCOE)在陆上风电领域降至0.06美元/千瓦时,在海上风电领域降至0.09美元/千瓦时,与化石燃料发电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漂浮式风电技术的成熟使深海风电开发成为可能,涡轮机单机容量突破20MW,极大降低了单位成本。2025年,全球漂浮式风电的累计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3GW,其中欧洲占比超过70%。
3. 主要市场的发展趋势
-
中国的引领地位
中国继续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推广中保持引领作用,20%的年新增装机容量增长率显著高于10%的全球平均水平。2025年,预计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60%以上将来自中国的贡献。根据“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0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8%左右。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目标为1,200GW,年发电量将达到3.3万亿千瓦时,现已超额完成既定目标。此外,中国生产了全球83%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设备。可再生能源设备出口年均增长率30%,主要出口市场覆盖欧洲、非洲和南美洲。
-
美国的快速发展
美国在《通胀削减法案》(IRA)的驱动下,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25年,美国的新增装机容量预计超过100GW,主要由太阳能和风电构成。太阳能预计新增40GW,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风电新增容量约30GW,得克萨斯州和中西部成为关键市场。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50GW,为波动性可再生能源(VRE)的整合提供强有力支持。美国在高效组件、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的整合,以及长寿命储能技术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IRA政策短期内显著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扩张,但2025年特朗普政府的可能政策变化(如削减绿色补贴、恢复化石燃料支持)可能会对美国市场的长期增长造成压力。
-
新兴市场的崛起
新兴市场正逐步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的新引擎。2025年,这些市场预计贡献30%以上的全球新增装机容量。印度政府通过竞标机制和低息贷款,推动分布式光伏和大规模风电项目的快速发展,计划到2025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容量 60GW,其中太阳能占50%以上。越南和菲律宾的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增长迅速,2025年两国预计新增装机容量增15%。越南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光伏市场之一,积极引入国际投资和先进技术。南非2025年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预计将增长20%,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巴西的风电和生物质能开发保持全球领先,2025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容量预计将达到10GW。
综上所述,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将进入一个高增长、高挑战的新时代,预计全球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将接近或突破5,000GW。新增装机容量的97%将来自太阳能和风电,两者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进一步提升。除了中国和欧美日之外,印度、东南亚和非洲的新兴市场将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技术创新将继续降低风能和太阳能的发电成本,并提高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然而,各国在实现快速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电力系统灵活性、供应链安全以及政策不确定性等挑战。通过长期性政策支持、国际合作和技术共享,可再生能源将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