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頂部
  • QQ客服
  • 微信二維碼

GCNR研报 |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技术发展现状与市场趋势——IAEA《小型模块化反应堆:2024年进展报告》解读(下)

 

3. 乏燃料与放射性废物管理:SMR的技术挑战与创新路径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经济性,更需解决乏燃料与放射性废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不同技术路线的SMR在废物特性、处理策略及最终处置上呈现显著差异,需结合设计特点制定针对性方案(表3)。以下分技术路线解析管理策略与挑战:

 

3.1 陆基水冷SMR:兼容传统框架的创新优化

 

  • 乏燃料特征:与传统大型压水堆(PWR)类似,产生铀氧化物乏燃料,放射性活度以铯-137、锶-90为主。燃耗深度45-60GWd/tHM,衰变热较低(停堆10年后<1kW/吨)。

  • 管理策略:1)干式贮存主导:采用Holtec MPC-37等标准化罐体,设计寿命100年,适配SMR模块化部署(如NuScale每模块年产0.7吨乏燃料)。2)退役优化:一体化压水堆(iPWR)通过紧凑设计减少活化材料体积(较传统PWR减少30%)。3)深地质处置(DGR)兼容性:芬兰Onkalo等DGR项目已验证水冷堆乏燃料处置可行性。

  • 案例:美国NRC批准NuScale VOYGR使用NAC-UMS通用运输容器,降低小批量乏燃料运输成本。法国Orano开发移动式后处理模块,目标2030年实现SMR乏燃料集中再处理。

 

3.2 气冷SMR:石墨处理与低放废物挑战

 

  • 废物特性:石墨慢化剂含C-14(半衰期5730年),活化后放射性活度达10^5Bq/g。TRISO燃料包覆层可截留99.9%裂变产物,但废球体仍需长期监测。

  • 管理创新:1)石墨去活化技术:英国NNL开发高温氧化法,将C-14转化为CO2捕获封存,体积减少90%。2)模块化封装:中国HTR-PM采用双层不锈钢容器封装废石墨块,目标地表贮存300年。3)钚含量控制:HTGR乏燃料钚含量较PWR低50%,降低防扩散风险。

  • 挑战:全球尚无商用HTGR石墨处置库,英国塞拉菲尔德试点项目仍处试验阶段。TRISO燃料球长期浸出行为缺乏实证数据。

 

3.3 液态金属冷却快堆SMR:闭式循环与锕系元素焚烧

 

  • 技术优势:快中子谱可嬗变长寿命次锕系元素(MA),使高放废物毒性周期从10万年缩短至300年。

  • 关键挑战:钠冷却剂氧化生成NaOH,需开发专用固化基质(如磷酸盐玻璃)。干法后处理(pyroprocessing)能耗为传统PUREX法的3倍,美国阿贡实验室目标2035年将成本降至$500/kgHM。

  • 案例:俄罗斯BREST-OD-300设计铀-钚循环效率达95%,乏燃料体积仅为开式循环的1/5。法国Newcleo提出“区域中心”模式,每座LFR配套微型后处理厂,服务半径500公里内的SMR集群。日本JAEA开发钠冷快堆(JSFR)与玻璃固化协同系统,实现钠废物就地处理。

 

3.4 熔盐SMR:在线处理与短寿期废物

 

  • 技术优势:连续去除气态裂变产物(如Xe-135、Kr-85),中子毒物减少60%,提升反应堆效率。中国TMSR-LF1实验堆验证Th-232→U-233转化,废物中MA含量仅为铀循环的1/10。

  • 废物管理流程:1)熔盐处理:通过氟化挥发法分离铀/钍,回收率>99%。2)盐基固化:剩余氟化盐与钙硅酸盐结合,形成稳定陶瓷体(类似Synroc技术)。3)近地表处置:因废物毒性低(半衰期<500年),可避免深地质处置的高成本。

  • 挑战:熔盐对镍基合金的腐蚀产生CrF3等副产物,需开发抗腐蚀涂层(如SiC覆层)。

 

表3:SMR废物管理策略对比

 

3.5 国际合作与政策推动

 

SMR的废物管理需跳出传统核能框架,通过设计融合(如在线处理)、模块化处理设施、人工智能监控、材料创新(如抗腐蚀包覆)和区域协作(微型后处理中心),实现从“被动封存”到“主动循环”的范式转变。

 

IAEA要求成员国定期提交SMR废物管理国家报告,2024年发布SMR废物分类新指南,区分微堆、海上浮动堆等特殊场景。IAEA还启动了“熔盐堆废物分类指南”项目,目标2026年发布国际标准。此外,欧盟SAMOSAFER项目资助10国开发SMR废物运输机器人,兼容陆海空多模态。美日韩三方发出倡议,呼吁共建快堆后处理试验平台,共享专利技术。通过技术创新与全球协作,SMR有望实现“近零废物”愿景,为核能可持续发展树立新标杆。

 

4. SMR的市场发展趋势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作为核能领域的技术革新,正在重塑全球能源市场格局。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工业脱碳需求的激增,以及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崛起,SMR的市场潜力逐渐显现。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预测,到2050年,全球SMR装机容量有望达到300GW,占新增核电产能的25%。以下从三大核心驱动力解析市场趋势:

 

4.1 新兴用户:科技巨头与数据中心集群

 

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从2022年的460TWh激增至2026年的1000TWh(IEA数据),相当于日本全国年用电量。AI训练单模型耗电(如GPT-4)达10GWh,超5,000户家庭年用电量,AI与算力的能源黑洞引发对SMR的需求爆发。

 

SMR可提供24/7的低碳电力,弥补风光发电的间歇性。微软研究表明,数据中心采用SMR+可再生能源混合供电,碳强度可降至10gCO₂/kWh。单台55MWe SMR(如RITM-200N)可支持超大规模数据中心(100MW级)的基准负载。

 

因此,谷歌投资核聚变初创企业TAE Technologies,并联合NuScale探索SMR供电方案。亚马逊与Holtec签署协议,计划2030年前在其AWS数据中心部署SMR-160机组。微软发布《先进核能技术路线图》,要求2030年前实现SMR供电试点。爱尔兰政府规划在都柏林周边部署SMR集群(总容量500MWe),替代燃气管网依赖。

 

4.2 新兴经济体:能源安全与电网适配

 

许多新兴国家正在考虑将SMR作为其能源结构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那些电网规模较小或能源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区,IAEA“里程碑方法”精简新兴国家核电审批流程,缩短前期准备周期至5年。菲律宾融资模式采用“建设-运营-转移(BOT)+主权担保”,吸引外资参与。市场聚焦“三小”国家(表4):

 

1)小型电网(<10GW):如加纳、爱沙尼亚,传统大型核电站(>1GWe)无法兼容,SMR成唯一核能选项。

2)小岛屿国家:如印尼、菲律宾,依赖柴油发电(成本超200/MWh),SMR可提供平价基荷电力(目标<200/MWh),SMR可提供平价基荷电力(目标<80/MWh)。

3)新兴工业国:如波兰、沙特,通过SMR+绿氢组合实现重工业脱碳。

 

表4:国别进展(2024年)

 

4.3 非电力应用:千亿美元级工业脱碳市场

 

SMR不仅可以用于发电,还可以为工业提供高温热源,支持氢气生产、海水淡化、区域供热等应用。这些非电力应用为SMR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 高温热源:解锁“难减排行业”

许多工业过程需要高温热源,而SMR能够提供零碳热源,助力这些行业的脱碳进程。例如,钢铁行业电弧炉需1,600°C热源,SMR(如HTGR)可替代焦炭,单厂减排潜力90%。瑞典HYBRIT项目通过LKAB钢铁厂与Fortum合作,计划2025年试点SMR供能。化工行业的氨/甲醇合成需800-1,200°C蒸汽,SMR热电联产效率超80%。美国陶氏化学计划2030年前在路易斯安那州部署4台AP300机组,替代天然气锅炉。

  • 氢能经济:SMR的终极战场

SMR可以通过高温电解(HTSE)技术高效生产氢气,高温电解需要电力和热源,而SMR能够同时提供这两种能源,显著提高氢气生产的效率,供能效率由75%(LWR)提高到 85%(HTGR)。例如,中国的HTR-PM反应堆已经展示了其在氢气生产方面的潜力,2025年产能1万吨/年。

  • 海水淡化:水-能协同

SMR可以为海水淡化提供所需的能源,特别是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例如,沙特NEOM新城规划SMR+反渗透(RO)系统,日产淡水100万立方米,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30%。韩国KEPCO开发核能驱动膜蒸馏(MD),适用于高盐度海水。

 

5. 结语:SMRs——能源转型的破局者与未来基石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凭借其技术灵活性、低碳特性及场景适配能力,正从实验室走向全球能源舞台中心。作为核能领域的颠覆性创新,SMRs不仅填补了传统核电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技术鸿沟,更在能源安全、工业脱碳和新兴市场发展中展现出多维价值。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2035年全球SMR年投资额将突破300亿美元,累计装机达75GW。

 

全球68种SMR设计中,非水冷堆占比67%(46种),涵盖熔盐堆、快堆等第四代技术,推动核能从“单一基荷”向“多场景供能”转型。中国HTR-PM(200MWe)和俄罗斯BREST-OD-300(300MWe)等首堆投运,验证了高温制氢、核废嬗变等跨界应用的可行性。规模化生产与模块化建造推动成本下降。英国劳斯莱斯SMR目标成本降至£2,200/kWe,较EPR(£8,000/kWe)降低72%,2030年前有望实现与陆上风电($50/MWh)的成本持平。

 

SMRs的崛起标志着核能从“集中式基荷”向“分布式赋能”的范式革命。在碳中和目标的倒逼下,其技术迭代速度、政策支持力度与市场渗透深度将共同定义未来能源体系的形态。尽管挑战犹存,但SMRs已站在从“可行”到“必然”的临界点,成为全球零碳竞赛中不可替代的战略性资产。(续完)

 

(GCNR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5-03-10
收藏
首頁    出版研究    全球碳中和研究院    GCNR研报 |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技术发展现状与市场趋势——IAEA《小型模块化反应堆:2024年进展报告》解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