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NR研报 | 东盟各国清洁能源发展政策与目标(下)
菲律宾:“多元清洁能源的典范”
菲律宾目前电力结构中约29%来自可再生能源,其中地热和水电贡献最大。截至2023年,菲律宾可再生能源装机约7.8吉瓦(不含大量分布式小项目)。其中水电约3.83吉瓦、地热约1.95吉瓦(全球第二)、太阳能约1.68吉瓦、风电约0.44吉瓦,生物质及其它不足0.3吉瓦。
菲律宾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电力供应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燃料和几家大型发电商,成本高且供电不稳。但菲律宾可再生资源禀赋良好,在地热和水电方面历史积累深厚。菲律宾早在1980年代即开发地热发电,是全球首批利用地热的国家之一。2021-2023年可再生装机年均增速约6%,主要新增来自太阳能(近300兆瓦)。在政府可再生组合标准和新拍卖的推动下,光伏发展提速。
菲律宾政府发布的《国家可再生能源规划(NREP)2020-2040》提出雄心目标: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从2020年的21%提高到35%、2040年提高到50%。为达成目标,菲律宾在政策上做出了重大调整:取消可再生能源外资持股上限(2022年修法允许外资100%控股可再生能源项目),吸引国际投资;推行绿色能源拍卖(GEAP),2022-2023年已分两批拍出数吉瓦的太阳能、风电配额,以市场竞价确定电价。菲律宾还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要求配电公司逐年提高绿电采购比例(到2030年达35%)。
2024年9月,菲律宾公布了国家核能路线图,目标是在2032年建成第一座核电站,发电容量为1.2吉瓦,并在2050年逐步增加到4.8吉瓦。能源部(DOE)还发布了国家氢能计划,这是框架的基础。该政策为探索氢作为替代能源制定了路线图,包括可行性研究和基础设施规划,以支持菲律宾能源结构中采用氢。
上网电价方面,生物质和水电FIT继续执行,新项目则通过拍卖定价。最近一次(2023年)光伏招标电价低至约3.5比索/kWh(约$0.06)。在电力市场层面,菲律宾电力批发现货市场(WESM)已成熟运作,并在2023年实现全国三大电网互联后扩大全国覆盖。储能也被纳入政策支持,能源部发布储能指引,鼓励电网侧电池部署。2024年12月,启动的可再生能源市场(REM)全面投入运营,该市场允许参与者交易可再生能源证书(REC)。总体而言,菲律宾通过开放市场和政策激励,创造了较好的可再生能源投资环境。
菲律宾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在提升,外资能源公司(如AC Energy、Ayala等)积极扩张项目组合。不过,挑战在于:一是电网基础设施薄弱且地域分散,局部地区曾出现风电场发电送不出的问题;二是合约履约和政策连续性仍需观望。但整体而言,菲律宾清洁能源政策方向明确,市场机制逐步健全,未来海上风电、离网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等也具备潜在机会。
马来西亚:“稳健推进能源多元化”
截至2023年,马来西亚可再生能源装机约9.05吉瓦。大型水电占比最大,约6.21吉瓦(包括沙巴和砂拉越的大型水电站)。非水可再生部分以太阳能为主,光伏装机约1.93吉瓦(通过多轮大规模光伏招标LSS计划实现),生物质能约0.3吉瓦(主要利用棕榈废弃物),几乎没有风电。2021-2023年间,马来西亚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约0.15-0.2吉瓦,增幅约2%。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太阳能项目并网。由于统计口径不包含大水电的可再生占比目标,马来西亚目前官方口径的非大水电可再生占总装机约20%。实际上,含水可再生能源的总占比已超过25%。
2024年的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概述了该国到205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发电量结构中占比70%的承诺,中期目标是到2025年达到31%,到2035年达到40%。该路线图是马来西亚能源系统脱碳和从化石燃料向更清洁能源转型的战略指南。
马来西亚采取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和绿色证书机制,并鼓励企业购电协议(Corporate PPA)。招标竞价模式推动可再生能源电价屡创新低。政府自2016年起推出“大型光伏招标计划(LSS)”,已进行了四轮累计数千兆瓦的光伏招标,其中LSS3(2019年)和LSS4(2021年)吸引了价格低至每千瓦时RM0.17(约合$0.04)的报价。政府将推出第五轮大型太阳能计划,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发电能力。随着新一轮招标(含太阳能+储能混合项目)以及可能开放的废弃物发电投资,马来西亚有望加速其绿能布局,朝2035年40%目标迈进。
政府还实施绿色税收激励(如绿色投资免税、关税减免),鼓励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2022年起开放虚拟电力交易试点,允许大用户直接向可再生能源发电商购电。2023年起允许更多工业屋顶光伏并网。《新工业总体规划2030》(NIMP2030)推出的绿色投资战略促进了对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计划和可持续工业增长的投资,太阳能激励计划(SolaRIS)则鼓励住宅安装普及太阳能。
马来西亚正探索电力市场自由化和跨境输电交易。随着光伏成本走低和区域电网互联,马来西亚具备向新加坡等输出绿色电力的机会。马来西亚能源交易所(ENEGEM)通过由单一买家运营的市场竞价机制,促进可再生能源向邻国新加坡和泰国的销售。ENEGEM于2024年启动,试行了其首次拍卖流程,向新加坡跨境销售100兆瓦可再生能源容量。
马来西亚电力结构中天然气和煤炭仍占主导地位,马来西亚可再生能源路线图(MyRER)支持太阳能、水力发电、生物能源和新兴技术的发展,也在积极推动废弃物能源(如棕榈油工厂废渣发电)和小型水力项目,以实现能源多元化。对于投资者而言,马来西亚政治与市场环境相对稳定,项目执行风险较低,可再生能源项目回报虽不算高但较稳健,是区域内值得考虑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新加坡:“土地有限,能源战略多元化”
新加坡土地资源有限,但作为区域金融与科技中心,其可再生能源战略侧重于太阳能部署和区域电力贸易。新加坡已在屋顶和水面铺设约400MWp太阳能光伏,并计划到2030年提升至至少2GWp。同时,大力发展储能(目标到2025年装设200MW储能系统)以平衡间歇性,并通过整合屋顶太阳能光伏、电池储能系统和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等分布式能源资源(DER),支持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并采用先进能源解决方案。
更重要的是,新加坡积极推进东盟多边电力贸易的探索项目,强调多边电力贸易对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的重要性,并通过多边和区域合作确保未来更大的能源安全。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LTMS-PIP)跨境输电项目第二阶段,新加坡将从老挝进口的电力增加一倍,继续进口最大容量为100兆瓦的水力发电。同时,2025-2026年间,新加坡将从马来西亚进口100兆瓦电力。新加坡计划于2035年前从区域国家进口多达4GW的清洁电力,以弥补自身资源不足。
老挝:“水电为主,拓展清洁能源出口”
2024年,老挝能源和矿业部盘点了“第九个五年能源和矿业发展计划(2021-2025年)”的进展情况,并启动了“第十个五年计划(2026-2030年)”的筹备工作。老挝专注于扩大可再生能源项目和加强国内电网建设。老挝以水电立国,目前已建和在建水电站合计装机超过7GW,且大部分电力出口至泰国、越南和柬埔寨。老挝政府还与外国公司合作开发风电项目(如正在建设的600MW“亚洲季风”风电场),以扩大清洁电力出口。政府也在探索在东盟电网倡议下加强与邻国的合作,计划到2025年进一步扩大跨境电力贸易,巩固老挝作为东南亚主要电力出口国的地位。
柬埔寨:“清洁能源转型,逐步发展多元化电力”
近年来,柬埔寨的电力需求激增,除了水电(约1.3GW)外,开始大力部署太阳能,已建成多座总计约400MW的大型光伏电站,得益于亚洲开发银行(ADB)支持的招标,柬埔寨的光伏上网电价已低至每千瓦时0.039美元。
2024年,柬埔寨继续实施《2022-2040年电力发展总体规划》,该规划是清洁能源转型的战略框架,重点关注可再生能源整合和电网可靠性。柬埔寨在发电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建煤电350兆瓦,并增加了60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力。此外,还完成了230千伏和115千伏输电网络的重大升级,以加强国家电网。
到2025年,柬埔寨计划建设190兆瓦的太阳能光伏电站。该计划还包括在金边部署一个20兆瓦的电池储能系统和一个22兆瓦的生物质发电厂,扩建高压输电线路,并计划从老挝电力进口250兆瓦至300兆瓦的电力。
此外,柬埔寨还出台了《2024-2030年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国家政策》,该国设定的目标是到2030年拥有30,000辆电动汽车、720,000辆电动摩托车和20,000辆电动嘟嘟车。同时,政府将支持增加充电站设施,推动电动交通工具的普及。
缅甸:“丰富资源,面临挑战”
缅甸拥有丰富的水电和风能资源,但由于政治局势影响,许多可再生能源项目进展缓慢。2024年,电力部(MOEP)宣布了一项全面计划,旨在对发电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重点确保高峰时段的电力供应稳定性。此外,缅甸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行动计划(2024-2029年),致力于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促进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该计划强调政府对确保稳定和可持续能源供应的承诺。
值得注意的是,缅甸的水电资源主要分布在上游地区,开发潜力巨大。然而,受地理和基础设施限制,部分地区的电力供应仍存在不稳定性。为此,缅甸政府正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引进技术和资金,推动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实施,以期改善全国电力供应状况。
总体而言,尽管面临挑战,缅甸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仍展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行动,期待未来取得实质性进展。
此外,文莱和东帝汶目前的清洁能源规模相对较小。文莱化石燃料仍是其能源部门的核心。然而,文莱政府已制定了到203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30%的目标,并正积极推进相关计划。具体而言,文莱计划到2025年将太阳能发电能力扩大到200兆瓦,并致力于通过提高电动汽车年销量来实现交通运输部门的脱碳目标。东帝汶是一个岛国,其能源基础设施相对有限。目前,东帝汶的电力供应主要依赖于柴油发电,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较低。然而,东帝汶政府正积极寻求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水电和太阳能,以实现能源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此外,东帝汶也在探索与邻国的电力合作,以增强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结语
东盟各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反映了该地区在能源转型方面的决心与行动。尽管面临技术、资金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挑战,东南亚国家凭借各自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创新措施,已逐步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附表)。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与国际合作的加强,东盟地区的清洁能源未来将为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贡献。
附表:东盟各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统计

(续完)
(GCNR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