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算力产业:量质齐升 逐“绿”前行
随着有高耗能高排放特征的算力产业的不断壮大,如何实现算力节能减排是国际关注的焦点——
算力产业:量质齐升 逐“绿”前行
本报记者 王菡娟
《人民政协报》(2024年12月18日 第 9 版)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算力需求蓬勃迸发,我国正处在抢抓算力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绿色电力与算力产业如何融合发展?绿色算力如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12月4日,在横琴召开的2024绿色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擦亮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加快构建新形势下绿色算力产业体系,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向更广空间、更深层次融合拓展,将为网络强国、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更有力支撑。”
算力产业量质齐增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算力已成为推动世界前行的关键力量,尤其是随着超算、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核心地位愈发凸显。
“随着超算、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在大会上表示。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资源之一,与数据、算法共同构建起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基石,被视作新质生产力。据张云泉介绍,算力投入能够产生显著的乘数效应,带动3-4倍的经济产出。
这一强大的带动能力,源于算力在各个经济领域的广泛渗透与深度赋能。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兴起过程中,算力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当天的会上,赵志国表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700家,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超过200个,注册用户超过6亿。
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背后,是算力提供的坚实支撑。
“数字经济成为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经济转型增长的‘新蓝海’。算力作为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底座,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赵志国说。
近年来,我国算力产业量质齐增。截至目前,我国在用算力中心规模超83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46EFLOPS。围绕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不断拓宽集群间直达链路带宽,带宽已超900Tbps(太比特每秒),400G端口数量已大幅增至9000个,算力网络传输能力大幅提升。
已建246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随着算力产业的持续壮大,算力中心的设备能耗和碳排放高也备受关注。
据《纽约客》报道,ChatGPT的每日耗电量或超过50万千瓦时,相当于美国家庭平均用电量的1.7万倍,如何降低算力产业的能耗和碳排放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算力现在正进入一个绿色化、低碳化、智算化高质量进程加快的新时期。”国家信息中心原党委书记杜平表示。
绿色算力也开始走入公众视野。绿色算力旨在实现算力产业与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碳排放,推动能源的低碳转型。
据介绍,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立足国家重大需求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将钢铁、有色、石化、算力中心等重点领域纳入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规划之中,统筹推进产业发展与节能降碳工作,致力于实现“双碳”目标要求下的能源低碳转型。
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聚焦算力中心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监察,通过这一举措,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节能降碳与降本增效。
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绿色算力产业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截至目前,全国在用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已降至1.47,与2022年的1.54相比有进一步提升。超140个算力中心绿色低碳等级达4A级以上,共创建246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算力中心耗能不断下降的同时,和能源产业协同发展也成为当务之急。
当天的会上,国家电投数科人工智能部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马玥指出,绿色电力和算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赋能关系。以国家电投在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的创新实践为例,其采用的“风光火储”互补发电模式,搭建了新能源全额消纳的智慧平台,这一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电解铝行业的绿电消费占比,还促进了当地清洁能源装机的大幅增长。同时,电力行业在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积累了海量的高质量数据和丰富的智能应用场景,这些数据和场景为人工智能模型的构建与优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有助于提升人工智能算法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算力+电力”的融合赋能,能够有力地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绿色智慧发展,实现电力与算力产业的双赢局面。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新能源交易部副主任张楠表示,在能源电力领域,我国提出了绿证全覆盖要求,以电网企业和电力交易机构的数据为基础核发绿证,并依托电力交易机构开展绿电绿证交易。环境资源要素市场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绿色环境权益以绿证为载体在绿电绿证市场中充分流通,这为企业实现低碳转型提供了有效途径。
“目前,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在能源电力领域运营着我国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绿色环境权益市场,全面支撑和参与绿色环境权益的生产、转移、使用等全环节工作。未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还将建立绿色电力消费核算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将为‘绿色算力’的形成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和促进绿色算力产业的发展。”张楠说。
构建绿色算力产业体系
对于绿色算力的下一步发展,赵志国建议,要坚持规划引领,统筹优化算力设施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任务落实,持续引导算力基础设施合理布局,深化算力统筹监测,鼓励整体上架率较低地区加强新建项目论证。
同时,坚持技术创新,协同攻关推动行业创新升级。推动多元异构跨域智能算力协同任务攻关,组织开展算力强基“揭榜挂帅”,推进国产人工智能计算架构和软件生态建设,提高计算性能与效率,提升先进算力自主供给能力。持续推动5G-A、低空智联网、算力互联网等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品开发,超前布局6G、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液冷、储能等绿色低碳共性关键技术、前沿技术发展,探索研究“算力+电力”创新模式,推动算力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应用赋能,加快丰富完善融合产业生态。依托算力产业发展方阵,推动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上下游产业链多方形成合力,加强算力应用新模式、新业态的培育,加快推进智算生态圈建设。”赵志国说。
全国政协委员、润泽智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超男提到了要建设绿色算力基础设施产业集群。在她看来,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完成国家“双碳”目标,建设绿色算力基础设施产业集群是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任务,是保障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杜平建议,安全快速可持续地推进算力产业化与平台化生态体系建设,应至少突出算电融合、算网协同、软硬一体、算即服务4个方向。同时,应有效推进算力供给侧和消费侧结构性调整和优化,建设运营市场化按需收费的算力服务平台和交易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中国能源研究会以及IFCE绿色新基建研究院、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供给与绿色消费专委会发出了《共建绿电算力共同体倡议书》,旨在共同促进清洁能源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抢抓算力产业发展重大机遇期,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构建算力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良好生态圈。
原文链接:http://share.183read.cc/article/5802043/5.html?t=17344945245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