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清潔能源藍皮書》結語(周傑)
對於清潔能源的研究及其需求預測越來越體現出對各國清潔能源產業政策、市場和經濟發展、清潔技術利用方向的重要指導作用。隨著清潔能源利用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推廣和普及,越來越多的國家、國際組織及其能源研究機構加強了對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究合作,包括產業政策、技術路線圖、統計數據、市場調研及其投資展望等,各類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全球性、區域性、國別性研究報告各具特色。這些研究報告既有來自各國國家級的權威科研機構,也有來自跨國公司或諮詢公司的專業機構,其中不乏一批來自長期從事能源統計、研究與展望工作的國際組織和機構,這些機構網路全球能源專家所撰寫的報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2014年,國際清潔能源論壇(澳門)的年度報告繼續遵循“著眼中國,面向世界”的方針,在彭博新能源財經、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世界能源理事會、日本可持續能源政策研究所、美國清潔能源投資諮詢公司等機構的支持和授權下,首次發佈了這些知名機構所提供的中文版研究報告,在此特別鳴謝。
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自2004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全球清潔能源和碳市場的資訊和研究服務。彭博新能源財經提供一系列完整的以訂閱為基礎的第三方獨立服務,其中包括及時有效的新聞、世界上最全面的清潔能源和碳市場組織機構及交易資訊資料庫,以及行業領先的研究服務。除此之外,彭博新能源財經還提供數據研究、定制資訊、研討會及其它高層會議作為訂閱服務的補充。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IRENA)是一個促進可再生能源政策、技術、資源與金融合作的國際組織,於2009年1月26日在德國波恩成立,總部設在阿布扎比。該組織的宗旨是推廣各類可再生能源的廣泛利用,包括生物能、地熱能、水力發電、海洋能、太陽能、風能。2013年1月13日,中國代表團宣佈計畫加入IRENA,現有131個政府和組織成員。
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是由22個阿拉伯成員國組成的區域性政府間組織,於1945年3月22日成立。阿盟的主要目標是使各成員國的聯繫更加緊密、促進成員國之間的合作、確保成員國的獨立與主權,並從整體上體現阿拉伯國家的利益。阿盟通過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社會合作項目來促進阿拉伯世界的整體利益,並已經成為一個政策協調平臺和商討共同關切的平臺。
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區域中心(RCREEE)是一個獨立的、非盈利的區域性組織,旨在推進阿拉伯地區可再生能源應用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RCREEE與各阿拉伯國家政府及國際組織合作,發起清潔能源政策對話,並在戰略、技術、能力建設方面起到領導作用,以提升可再生能源在阿拉伯國家中的地位。
世界能源理事會 (World Energy Council-WEC) 是由近100個國家、3000多個公共和民間組織參加的國際能源組織。於1924年7月11日在倫敦成立。其宗旨和任務是通過舉辦高層次活動、發表權威的研究報告以及利用龐大的成員網路組織推動與能源政策相關的對話,為國際、國家和地區等層次上的能源政策制定提供依據。世界能源理事會的工作範圍廣泛,涵蓋所有國家和所有能源種類:從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
日本可持續能源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Energy Policies):是一家廣泛參與可再生能源項目及活動的研究機構,主要向日本政府提供關於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的政策建議,也向地方政府提供指導與建議,並舉辦研討會、座談會等活動。與此同時,該研究所也通過公民基金和相關合作夥伴,支持社區的風能與太陽能項目建設。
美國清潔能源投資諮詢公司(Clean Edge)成立於2000年,是世界上首家清潔能源技術領域的研究與諮詢公司。公司致力於為清潔能源行業內各方提供及時有效的數據、專家分析報告和全面獨到的見解,同時也提供關於本行業指標、基準的諮詢服務。其中《清潔能源趨勢》、《國家與城市清潔能源指數》等研究報告在業內較為知名。
數量眾多、數據豐富、體系完整的國際研究報告對於國家能源戰略制定、政府產業部門決策和企業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都具有很高的參考借鑒意義。但由於各種研究報告對未來能源發展展望的情景假設前提和標準各有側重,而且各國未來能源需求的影響因素複雜多樣,每個因素又都存在不確定性,對此我們應該有一個科學的認識。限於篇幅,我們不能囊括全球範圍內所有的優秀國際性研究報告予以全文發表。但是,在國際清潔能源論壇官網上(www.mifce.org)可以閱覽所有翻譯報告的完整版原文。我們歡迎各位讀者及國際組織和研究機構繼續推薦或提供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國際清潔能源研究報告。我論壇將進一步推動清潔能源領域政策、技術、市場和資金合作的國際合作研究,為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清潔革命,實現可持續發展社會呐喊助力。
最後,在本書付梓之際,我謹代表國際清潔能源藍皮書編委會對各位作者和機構、編委以及出版社編輯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報告由澳門基金會資助出版,特此致謝。
國際清潔能源論壇(澳門)秘書長
周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