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頂部
  • QQ客服
  • 微信二維碼

【2022IFCE演講精選】③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副行長葉兆佳:琴澳綠色金融的融合發展

琴澳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

 

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副理事长

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澳门银行公会主席

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副行长

叶兆佳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金融业无疑需要在绿色发展之路上承担起重要的角色。在金融湾区、绿色湾区的背景下,我想基于粤港澳三地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大家分享一下澳门金融机构在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探索,希望澳门能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一起,以绿色金融为抓手,共同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绿色发展、保护生态」作为建设大湾区的基本原则;《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在大湾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围绕绿色金融这个主题,大湾区各地都已经做了不同的尝试。比如,大湾区内地九市是广东省绿色贷款的主力,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这九个城市的绿色贷款余额为1.58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56%;同时,广州和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累计成交规模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三。而香港则是大湾区绿色债券发行的领头羊,2021年在香港安排和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总额已达到313亿美元,占亚洲区市场的1/3。澳门也在参与推进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工作,力图突出自身特色,用好“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发挥资金自由港和低税政策的特点,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形成合作联动、各具特色的局面。

 

一、 澳门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

澳门特区政府在2016年首个五年发展规划中已提出「倡导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并在加快发展特色金融的过程中将「打造绿色金融平台」列为重点工作,近年来积极推动本地绿色金融发展。目前澳门的绿色金融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进展迅速。截至2020年底,澳门绿色贷款余额按年上升32%至103亿澳门元,占贷款总额接近1%。在2021年,有了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绿色贷款里面。绿色债券方面,截至2020年底,澳门本地银行发行的绿色债券存量市值达119亿澳门元,占发行债券存量总额的19%。2021年,澳门绿色债券发展更上一层楼,屡次创下债券史的「首笔」纪录。在赴澳门发行绿色债券需求节节攀升的背景下,广东金融学会和澳门银行公会联合发布了《内地非金融企业赴澳门发行绿色债券流程参考》,为澳门绿色金融的规范化提供指引。在此期间,澳门银行公会还加入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联盟,不断加深和大湾区其他绿色金融组织的互动在推动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方面,澳门将在以下方面发力:

首先,澳门可以发挥与葡语系国家紧密联系的特点,作为葡语系国家与内地在绿色金融上的业务桥梁与资金窗口。以绿色债券为例,目前中国与国际市场在绿色债券的标准认证上存在着差异,包括绿色债券的分类、募集资金投向的要求、信息披露的要求等等,这是行业的痛点之一。澳门可以从大湾区和葡语系国家入手,一方面协助完善大湾区绿色债券标准和市场体系的互联互通;另外一方面,在境内外绿色债券的标准互认、协助绿色债券境外发行等方面,助力中国绿色债券走向世界。其次,配合特区政府发展现代金融的规划纲要,澳门可以大力发展适合本地产业发展的绿色金融产品。目前,澳门的绿色金融产品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而绿色资产财富管理和绿色融资租赁也已经起步,银行可以针对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供应链等细分领域进一步开展融资创新的试点。最后,澳门可以加入到大湾区碳排放交易的市场体系内,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共同在大湾区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碳排放权定价机制。

二、 横琴设立碳排放交易所的研究

为进一步推动国家碳交易和碳金融的发展,我们认为对在横琴设立碳排放交易所值得研究:目前我国共有8个碳排放权市场,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武汉、广州、深圳以及近期批准设立的海南碳排放交易所,其中仅大湾区城市就有广州及深圳两个交易所。每个碳排放权交易所均有属于自身的特点,如北京天津的区域性特点、海南的海洋蓝碳特点,我们认为,横琴有条件设立大湾区城市的第三个碳排放权交易所,结合中央对横琴深合区发展的定位考虑,横琴在定位上应突出国际化而非以产品作为定位依据,应建立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即同时面向国内及国际,碳排放权主体企业及交易机构应包括国内及海外机构,同时国内其他交易所如广州深圳交易所内碳排放权交易主体可至横琴交易所进行二次挂牌,以吸引海外机构进行投资。

澳门作为资金自由港,具有对外开放程度高、货币兑换自由、资本项目开放、低税制、低融资成本、账户按货币类别设立的特点,具备发展离岸金融的良好基础。基于横琴特殊地位,横琴深合区碳排放权交易所建设可将澳门的制度、环境、资金、服务等优势整合,打造专门面向国际交易的碳排放交易所,以澳门为连通国际桥梁,充分吸引全球相关产业到横琴碳交易所挂牌、海外投资者参与交易、吸引国际优秀行业人才参与建设,将深合区碳排放交易所打造为我国对外开放、融入全球贸易体系的新平台、新高地,为国家实现经济、技术、服务和文化等层面的“外循环”贡献力量。

2011年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深圳等七大区域碳排放交易所开始试点,到2021年全国碳排放市场正式上线交易,国内碳排放市场架构逐渐明朗,预计未来全国碳市场与区域碳市场双轨运行仍将持续较长时间。我们认为,横琴增设碳排放交易所试点,一是可为广东、深圳两个区域碳市场提供融合服务、扩容,把港澳地区接入内地碳市场体系,进而辐射国内其他重点区域,有利于国内碳市场融合发展;二是深合区碳排放交易所处于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可依托深合区高度对外开放体制,利用澳门与葡语系国家联系的天然优势,辐射欧盟碳市场,深度参与全球碳市场合作、集聚全球碳市场要素资源,提升中国碳市场的全球影响力。三是横琴碳排放交易所作为国内连接境内外的碳排放交易所,在行业纳入、配额分配、交易机制以及碳金融创新等方面小范围开展试点,积极对接国际规则准则,在风险可控条件下为全国碳市场发展积累经验。

 

2022-12-29
收藏
首頁    新闻中心    论坛动态    【2022IFCE演講精選】③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副行長葉兆佳:琴澳綠色金融的融合發展